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怎么买球软件 > 新闻动态 > 27岁中进士,45岁升巡抚,乾隆一朝此人堪称汉人督抚的天花板_陈宏谋_职务_雍正

新闻动态

27岁中进士,45岁升巡抚,乾隆一朝此人堪称汉人督抚的天花板_陈宏谋_职务_雍正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陈宏谋,这位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,曾在中国多个省份担任过重要职务。从他踏入仕途的那一刻起,他的生涯便不断攀升,直至成为清代汉族督抚的巅峰人物。经历了18年的官场打拼,他最终在乾隆时期的政坛上成为一位举世瞩目的人物。他先后担任了陕西、甘肃、两江、两广、湖广等地的总督,并最终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,成为清朝时期最为显赫的官员之一。更为难得的是,他是清代广西唯一一位担任大学士的官员,堪称当时官场的顶尖人物。

陈宏谋的出身并不显赫,他出生在广西临桂的一个贫困家庭,生于康熙三十五年。少年时期家境贫寒,但他从小便立志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。为了实现这一理想,陈宏谋孜孜不倦地读书,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。终于,在雍正元年,年仅27岁的他成功考中进士,并凭借其在朝廷中的优异表现,以二等成绩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,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梦想。

在翰林院三年的工作经历让陈宏谋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与实践经验,凭借其卓越的才学和端正的品行,他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,开始了他的正式仕途。雍正四年,陈宏谋被提拔为吏部郎中,成为当年最为迅速升迁的进士之一,这一切的变化展示了他不凡的才能。

展开剩余79%

雍正七年,陈宏谋再次获得晋升,成为了都察院浙江道的御史,凭借敢于直言的胆略,他获得了雍正帝的青睐。两年后,他被任命为扬州知府,开启了他在地方治理的征程。凭借翰林院的光环和雍正帝的支持,陈宏谋的仕途如同火箭一般直线升高。在短短时间内,他就被提拔为江南盐驿道。

雍正十一年,陈宏谋再度获得晋升,从按察使的职位直接跃升为云南布政使。回顾这一历程,从他初入仕途到担任云南布政使,仅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,这一成就足以令无数人感到钦佩。

然而,乾隆二年,陈宏谋的升迁进程意外受阻。由于在家守孝期间,他向乾隆帝提出了关于广西政务改进的建议,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越权之举,乾隆帝批示认为“非尔任内之事,殊属冒昧”,并因此对陈宏谋进行了降职处理。尽管遭遇挫折,陈宏谋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,在守孝期满后很快恢复了职位。乾隆三年,他被任命为直隶天津道,尽管他曾遭受降职,但其杰出的能力和办事效率还是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认可。仅仅两年后,陈宏谋就被晋升为江苏按察使,继而升任江宁布政使。

就在陈宏谋刚刚上任江宁布政使时,乾隆帝再度命令他担任江西巡抚。这一升迁速度令人震惊,众多同僚纷纷称赞他为“命运的宠儿”,不论是汉人还是满洲旗人,陈宏谋的迅速晋升都令他们惊叹不已。

从乾隆六年起,陈宏谋的官职如猛虎下山般迅速增长,接下来的15年里,他先后担任了江西巡抚、陕西巡抚、湖北巡抚、福建巡抚、河南巡抚、江苏巡抚等职务。无论是在雍正还是乾隆时期,省级督抚通常由旗人担任,能够升任到如此高位的汉人极为罕见。更重要的是,陈宏谋并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,他凭借卓越的能力、勤政爱民的表现,深得两位皇帝的青睐,屡次调任,担任要职,成为官场中的佼佼者。

乾隆二十一年,陈宏谋凭借出色的政绩,晋升为两广总督。虽然根据清朝的回避制度,他应该避免担任广西或两广地区的总督职务,但陈宏谋毫不犹豫地向乾隆帝上奏,提出这一任命不符合规矩,建议调任其他省份。乾隆帝的回答让人深感敬佩:“其他人当然不行,而你,我是信得过的。”因此,陈宏谋仍旧接任了两广总督。尽管如此,本籍官员在本籍担任职务总会受到一定牵制,尤其是他身处两广,总是受到人事关系的困扰,难以全力以赴治理地方。几个月后,乾隆帝再次下旨,让陈宏谋回到江苏,继续担任巡抚,并为其加封了太子少傅。

无论职务如何变动,陈宏谋始终深得民心。他在湖广、两江、陕西、甘肃等地担任总督期间,总是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,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支持。乾隆帝曾高度评价陈宏谋:“外任三十余年,历行省十有二,历任二十有一。所到之处,无论任期长短,必定会深入了解当地民风民情、社会得失,甚至将必要的改革列出条目,逐步推进。”

陈宏谋对细节的关注可见一斑。每次赴任,他都会亲自绘制当地村庄、河流的地图,确保在治理和巡查中更加高效。他对下属的要求极为严格,往往以不合格的官员为警示,进行弹劾。此外,陈宏谋不仅是一位官员,更是一位学者,他将儒家思想融入到治国理政之中,力求做到“学以不欺为本”。他常说:“仕即学也,尽吾焉而已。”这也成为他为官的核心理念。

乾隆二十八年,陈宏谋升任兵部尚书,并加封太子太保,入京后又调任为吏部尚书。第二十九年,他更是被擢升为协办大学士,并被赐予紫禁城骑马的殊荣。三十二年,他成为了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。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陈宏谋的健康每况愈下。乾隆三十四年,他因病请求辞职未果。直到三十六年春,病情加重,他再次请求辞去职务,最终获得乾隆帝的同意,并被封为太子太傅。乾隆帝特意为他赐予御用服冠,并命令陈宏谋的孙子陈兰森陪同他回乡,沿途由地方官员迎接送行。

不久后,陈宏谋因病去世,享年76岁。乾隆帝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悲痛,立即下令为其举行盛大的祭葬,并为其谥号“文恭”,并将他列入贤良祠祭祀。陈宏谋的一生,是学者与官员完美结合的写照。他曾自言:“是非度之于已,毁誉听之于人,得失安之于数,三者缺一不可。”这句话成为了他一生的座右铭,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。

发布于:天津市